时间:2022-11-06 01:49:20 | 浏览:1587
集微网报道 对标苹果、布局折叠屏、自研芯片、跨界造车、高端化战略……小米正有意无意的摆脱其“极致性价比”的标签和束缚,朝着“高端梦”进阶。
然而无论是腰斩的股价还是下滑的Q1财报表现,都客观地暴露出小米目前不容忽视的“重重困境”。
在二级市场,自上市以来,小米股价就经历了多次“过山车”行情,上市首日其股价便跌破17港元/股的发行价,此后股价一路下跌,2019年9月创8.28港元/股新低,直接腰斩。伴随着高端化进军路线,小米股价一路上涨并在2021年1月冲上35.9港元/股,市值涨至近9000亿港元。此后,其股价继续一路下跌,截至目前股价距高位跌幅已超过60%,市值剩3000亿元左右,缩水约6000亿港元。
再来看业绩表现。5月19日,小米集团披露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总收入达到人民币733.5亿元,同比下降4.6%;净亏损5.3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77.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28.6亿元,同比下降52.9%。
华为的退出显然并没有为小米腾出多少市场空间,股价腰斩、业绩下滑、主力手机业务表现不佳、造车新业务又盈利未明,如今的小米仍在“高端化”之路上负重前行。
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下滑,海外市场表现欠佳
2018年上市以来,小米的季度业绩于2022年一季度首次出现同比下滑。除了核心零部件供应的持续短缺,新冠疫情反复以及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等影响之外,智能手机业务收入的大幅下滑显然是关键因素。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分部收入由2021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515亿元减少11.1%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458亿元;智能手机出货量则由2021年第一季度的49.4百万部减少22.1%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38.5百万部。
对此小米解释称,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所下降,部分被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上升所抵销。出货量的下滑则是由于核心零部件供应的持续短缺、新冠疫情反复及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导致。
在之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中,小米总裁王翔表示,手机业务大幅下滑主要是疫情导致线下门店关闭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及低端芯片的缺货对海外市场亦造成较大影响。
综合多方调研机构的数据来看,全球智能手机萎靡的现象的确已是“板上钉钉”。
IDC数据显示,2022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4亿部,与2021年Q1的3.44亿部相比,同比下跌8.72%。其中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420万台,同比下降14.1%;Strategy Analytics数据也显示,在供应链受限、经济前景喜忧参半、通货膨胀和新冠疫情不断加剧的背景下,2022年Q1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7%至7190万部。
此外,Canalys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亿台,同比下降11%。分区域来看,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幅度达到20%;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出货量分别下滑22%、28%和24%;而在中东欧、中东和非洲以及印度尼西亚,出货量的下滑幅度都超过30%,分别下滑31%、32%、32%;只有巴西得到85%的正向增长。数据可见,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在各个海外国家的下滑幅度,都远超全球智能手机整体的下滑速度,这也反映出近期其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场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另外两大业务增速放缓,互联网境内收入同比下滑
从另外两大业务来看,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这两大业务尽管实现了正向增长,但相较以往的增速可谓是“步履蹒跚”。
其中,2022年第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达195亿元,同比增长6.8%;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71亿元,同比增长8.2%。
需要指出,这两大业务也是推动小米毛利率水平的主要来源,毛利率也远高于智能手机业务,因此这两大业务收入的放缓,对小米的盈利能力也带来较大冲击。
2022年Q1,小米实现毛利127亿元,较2021年Q1的142亿元减少10.2%;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3%至9.9%,主要由于若干智能手机型号促销所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毛利率提升1.1%至15.6%,主要由于显示面板等核心零部件价格下降所致;互联网服务毛利率则降低了1.6%至70.8%,主要由于某些毛利率较低的广告业务收入占比增高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毛利率最高的互联网业务,其境内收入表现也已露出颓势。从财报获悉,小米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由2021年Q1的9亿元增加71.1%至2022年Q1的16亿元,故今年Q1该业务境内收入为55亿元,而2021年Q1该业务境内收入为57亿元,也就是说互联网境内收入Q1出现同比下滑,下降了2亿元。
任重而道远的造车业务
2021年3月,小米宣布造车计划,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在2021年的年报中,小米曾透露,目前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对于之前高调宣布的造车业务,小米在Q1财报里并未过多提及,仅在利润及研发开支方面有所涉及。
据其表示,在经调整后29亿元的净利润中,包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人民币4.25亿元。同时,在2022年Q1 35亿元人民币的研发开支中,同比增加16%主要由于研发人员薪酬增加及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
此前王翔在接受直播采访时表示,小米公司涉及造车工作已经有了1200多名员工,将在2024年交出第一张答卷。
目前来看,小米处于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大幅下滑、另外两大业务增速放缓的尴尬处境,这也致使其季度营收首次出现下滑,净利润更是惨遭“腰斩”。同时,其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是跌跌不休,近期股价跌幅更是超过60%,市值也大幅缩水。在此情境下,面对特斯拉、蔚小理等内外车企的夹击,小米的造车业务能否突围,似乎还任重而道远。(校对/xiaowei)
雷军算不算一位优质的创业家,这个问题,每个人心目中有不同的答案!从创业的角度来看,雷军身上有很多值得创业者们学习的地方,比如雷军在财务自由之际还能拿出创办小米公司的魄力。从投资者们的角度来看,雷军是一位优秀的创业者,但小米公司却并不是一家能
投资者对小米公司的分析总结考虑到中国的激烈竞争和疲软的消费者需求,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部门可能难以在2022年表现。该公司的研发费用今年可能会急剧上升,因为其新的电动汽车业务的员工人数将增加。小米在2022年3月下旬披露了一项新的100亿美元
1月27日消息,小米股价大跌近5%,报价16.58港元,跌破17港元发行价。截至目前,内资持股11.73%,占流通股本比重近26%,昨日内资大幅减持1802万股。 2018年7月9日,小米赴香港IPO,尴尬地遭遇破发。当晚答谢会上,雷军
记者 | 伍洋宇编辑 | 1月28日消息,截至港股1月27日收盘,小米集团跌5.5%收报16.48港元/股,总市值4120亿港元,再次跌破发行价17港元,这一状况在今早开盘后仍在持续。小米收复发行价不过一年半时间。2020年7月10日,小米
集微网报道 对标苹果、布局折叠屏、自研芯片、跨界造车、高端化战略……小米正有意无意的摆脱其“极致性价比”的标签和束缚,朝着“高端梦”进阶。然而无论是腰斩的股价还是下滑的Q1财报表现,都客观地暴露出小米目前不容忽视的“重重困境”。在二级市场,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小米自从发布小米9以来一直遭受货源不足的困扰。然而就在3月14日小米商城在微博上向消费者道歉:秒罄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小米会将重点放在增加产能上,并取消了第二天的抢购活动。抢购活动一经取消,网友们的负面评论更
近日小米官网下架了小米 9 这款小米史上最短命的数字系列旗舰手机,考虑到近日有两款小米手机通过 3C 认证,很大概率为小米即将推出的小米 10 系列手机。那么你是会在年末的商家促销集中期购买小米 9 Pro,还是等明年购买小米 10 呢?近
为扎实推进2022年秋季征兵工作,激发适龄青年参军报国热情。近日来,黄石港区人武部联合区人民政府多措并举,抢抓高校毕业生“毕业季”,积极开展征兵宣传动员工作,努力营造“富国强军,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前周密部署,组织保障有力。5月,区
代市长 杨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雷军梦碎:小米印度狂跌26%小米股价远离发行价和增发价 郭明琪:安卓手机最坏的时段未过做梦是没有问题的,但确实在中国很多人生活在白日做梦之中,但现实是现实,现实就是二舅和南昌周坑爹。对于智能手机,凌通社多次告诫过大
“小米股价又破发了”、“年轻人第二次腰斩”、“雷总,小米股票破发了,救救小米吧”。1月27日,红星资本局发现,在小米集团(01810.HK)董事长雷军的微博评论区,不少网友讨论小米股价再次破发,并喊话雷军“救救小米”。1月27日,小米低开低
不否认,雷军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企业家。但进入2021年以来,小米股价从最高点36港元跌到了19.76港元,这让小米的中小股东们很受伤,因为股价差不多跌回了三年前小米刚上市的时间点。前几日,小米公司发布了最新财报。财报显示,小米集团总营收781
2019年3月20日,小米集团开盘微涨0.82%,随后股价大幅跳水,跌超4%,最新市值2800亿港元。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营收44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低于市场预估的462.4亿元人民币。该季度经调整利润18.5亿元
1月8日下午消息,截至收盘,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大跌7.5%,报11.52港元。小米今日最低报11.06港元,创下上市以来新低。据报道,摩根大通发表报告调低对小米集团投资评级,对小米今年底目标价,由原来18港元降至10.5港元。
6月22日,区委书记李东升主持召开2022年新建项目和2023年-2025年谋划项目工作推进会,重点围绕生态康养、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等领域,早着手、早安排,提前启动2023年至2025年项目的谋划筹